1、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由國家權力機關決定。
2、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曆史的記憶。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大**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活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通過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占南京城,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規模殺害,30萬同胞殺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於日軍屠刀。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政府設立的紀念日,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
國家公祭日的意義
設立南京大**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麵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是為了悼念南京大**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以中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曆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